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履职依据 / 政策文件

2022

04/07

15:30

来源:

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浏览量:

标签
  • 索引号:MB0Q01904/2022-00023
  • 公文种类:通知
  • 发文机关:市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1648683179000
  •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拉萨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通知

政策解读: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拉萨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331

拉萨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前 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安全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是保障经济和社会安全高效运行的基本要素,水利事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当前,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各项水利工作提出新要求,新阶段水利工作就是要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拉萨市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基础设施薄弱、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转变,水安全一直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十四五”时期是拉萨市转向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攻坚阶段,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阶段,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突破阶段。水利事业作为拉萨市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如何推动全市乃至进一步支撑与保障区域经济社会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历次全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统筹发展和安全,把保障水安全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涉水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根本目的,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上限,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控制红线,解决好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水利行业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强化涉水事务全面监管,推动全市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十四五”时期拉萨水利高质量发展,根据《拉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按照水利部、自治区、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我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认真分析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形势,研究提出了拉萨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形成了《拉萨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一、 水安全保障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

拉萨市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东与林芝地区交界,南与山南地区紧连,西与日喀则地区接壤,北与那曲地区毗邻,东西最大跨距277km,南北最大跨距202km,总面积约29640km2

境内山峦重叠、山高坡陡、沟谷纵横、沟深谷狭。海拔在6000m以上的地区占1.2%5000~6000m38.5%4000~5000m50.9%4000m以下占9.4%。念青唐古拉山主峰海拔为7162m,为境内最高点;雅鲁藏布江出境处河滩海拔3586m,为境内最低点。受雅鲁藏布深断裂和念青唐古拉断块山的控制,境内大致可划分为四种地貌区域:北部冰蚀极高山、高山地貌区,当雄—羊八井盆地地貌区,纳木错高寒中、低山湖盆地貌区,南部融冻侵蚀高、中山河谷地貌区。

拉萨市域属高原季风气候,空气稀薄清洁,云量少,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烈,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常年气温平均在1.3~7.5℃,除当雄外其余地区6月份平均气温最高,1最低,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干季多大风,立体气候显著,夜雨率较高,年均降水量431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369mm

2.社会经济

拉萨市下辖城关区、堆龙德庆区、达孜区、林周县、当雄县、尼木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8个县(区),全市共有37个乡,12个镇、16个街道办,50个居民委员会、227个村民委员会。

201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55.89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0.45万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17.88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0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236.14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361.64亿元,增长8.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6750元,比上年增长5.5%。三次产业比重依次为3.3:38.2:58.5,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0552元,为西藏自治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2.26倍,为全国人均生产总值(70892元)的1.56倍。

3.河流水系

拉萨市流域面积50km2以上河流191条,其中,流域面积3000km2以上河流有4条,分别为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堆龙曲、乌鲁龙曲。雅鲁藏布江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冰山雪岭之中的杰马央宗冰川。其上游为马泉河,东流纳入拉喀藏布、年楚河、拉萨河等支流,经喜马拉雅山东端的珞渝地区,向南流入印度境内称布拉普特拉河,下游注入孟加拉弯。全长2900km(我国境内长为2057km),流域面积93km2(我国境内面积为24km2)。河床海拔平均在3000m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

拉萨河为雅鲁藏布江最大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32875km2,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的南麓,干流全长551km,河道平均比降为2.9‰。拉萨河在曲水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出口处年均径流量约105亿m3,年内分配不匀,丰水期6-9月份的径流量占全年的3/4。拉萨河支流水系多,流域面积大于50km2的河流有157条,流域面积在1500km2以上的共7条,分别为麦曲、桑曲、乌鲁龙曲、雪绒藏布、墨竹玛曲、澎波曲和堆龙曲。

4.水利工程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拉萨市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以民生水利为重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水利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举措,加快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推进拉萨市水利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市现有水库18座,总库容为14.81亿m3。其中大型水库2座(旁多、直孔),总库容为14.54亿m3;中型水库1座(虎头山水库),库容为0.15亿m3;小型水库15座,总库容为0.12亿m3。现有水闸38座,其中大型水闸1座,橡胶坝2座。全市农村集中供水1358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任务全部完成,解决了2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市供水总量6.9421亿m3,其中蓄、引、提、地下水工程和其他水源供水量分别为0.66113.84260.24772.17620.0145亿m3。全市农田灌溉面积达到50.9万亩,建设防洪堤总长611km,水土流失累计治理面积867km2

(二)“十三五”水利发展成就与总结

“十三五”期间,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拉萨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拉萨市各级水利部门按照《拉萨市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坚持推行历年积累的成功经验,突出发展重点,细化工作任务,强化项目支撑和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推动拉萨水利事业再上新台阶,成效显著。

“十三五”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6亿元,为规划总投资的94%是“十二五”完成投资的2.8倍,“十三五”规划水利发展目标及总体执行情况良好。

1.水利工作完成情况

1)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了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澎波灌区建设工程、雅江(拉萨河段)治理工程等重大水利建设项目。

完成了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2#闸)、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4#闸),形成2760亩水域面积,全面提升了拉萨河城区段水生态环境。开工建设拉萨河综合整治工程5#闸建设工程、拉萨河河势控导工程(滨江花园段)及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

完成了澎波灌区续建工程。规划灌溉面积27.1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1.02万亩,林地面积6.16万亩。续建新增灌溉面积4.25万亩。

开工建设了帕古水库工程,库容1367m3,总投资7.3亿元,工程建成后,将为城乡生活、工业、农田灌溉用水提供保障。

2)防洪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施了拉萨河干流河道治理工程和雅江(拉萨河段)治理工程等,新建堤防及护岸长度81km。通过河槽疏浚、引水归槽、堤防护岸等型式稳定河势,缓解了拉萨河城区段水流局部冲刷和淤积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

开展了当雄县宁中乡拉曲河麦灵段、堆龙德庆区马乡常木村和尼木县尼木乡塔荣镇防洪工程建设,实施了16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治理河长144.33km,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部分河段达到50年一遇。

对卡孜水库、虎头山水库等11座水库大坝开展安全鉴定工作,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个全部完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的部门。

3)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成效显著。全面加强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规范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审批程序,对取水、用水等各环节审批严格把关。实施定额管理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制度,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为加强地下水管理,率先在全区开展了地下水管理区划分工作,积极探索“一区一策”的地下水管理模式。注重考核,建立了拉萨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按照水利部的要求,2017年确定尼木县为自治区第一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试点县,并编制完成实施方案,建成了“节水型机关、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学校、节水型小区”等载体,其中节水型机关建设已通过验收。

4)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实施河湖长制、高原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和河湖水系连通等措施,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建立了市、县、乡(镇)四级河湖长制度,制定“一河(湖)一策”综合保护治理工作方案,以河湖“清四乱”为抓手,开展河湖(水库)沿线清理整治,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截至目前,将原来的87家采砂厂整合为35家,新增沿河绿化面积300余亩,改善了拉萨城区段河流的生态环境。

实施了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城区水系连通工程和曲水县白玛拉错河水系连通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水系连通工程,共计疏通渠系26.4km,新增水生态植物面积8.0万m2,通过新建泵站等建筑物,增加了河流水系的流动性,增强了河流自净能力,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5)水土保持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采取加强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开展水土流失监测及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加大水土保持宣传力度等措施,严格管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督促生产建设单位依法履行水土保持法定义务,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实施率和验收率,促进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有效控制了建设工程水土流失,保护了水土资源,共完成国家和地方投资水土流失治理项目10个,总治理面积为278.53km2,完成水土流失治理投资10358.09万元,超额完成“十三五”水土流失治理目标。

6)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坚持把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精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市累计投资23551.34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48处,巩固提升约15万名农牧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落实了农村饮水安全“三个责任”(地方人民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供水管理单位运行管理责任)和“三项制度”(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经费),畅通了群众监督渠道,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着力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着力保障农牧民农田、草场灌溉问题,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力度,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县)项目12个,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3万亩;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2处,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1万亩;建设牧区水利灌溉项目2处,新增灌溉草场面积2.1万亩。

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水利行业优势,多方争取资金,完善所驻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为拓宽增收渠道,强化水利劳务和生态岗位扶贫,优先安排贫困居民作为水资源管护员、水土保持监督员、山洪灾害防治设施看护员、村级水管员等,给予适当补助,实现了水生态改善和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双赢。

7)水利改革进一步深化。着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为破解农田水利建设组织难、投入难、管理难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在尼木县积极推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明确管护主体,出台管护办法,落实管护经费,完成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建立健全了农田水利工程长效管护机制,为全市乃至自治区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探索了经验。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拉萨市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共建成村级用水户协会109个,较好地扭转了“重建设轻管理”问题,提高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护的水平。

试点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拉萨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拉萨市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试点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以达孜区曲尼帕灌区为试点,开展了水权确权、取水许可办理、计量设施安装、水价核定和水价精准补贴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对下一步实现灌溉用水计量收费和建立“以水养水”的工程管护模式奠定了基础。

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建管模式。研究制定了《拉萨市水利局水利工程代建单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了代建单位的职责,规范了代建单位管理,为确保工程安全生产和顺利完工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丰富建设管理模式,2019年,拉萨市水利工程项目引进了PMC管理模式,并在拉萨河河势控导工程(滨江花园段)和帕古水库得到实践。

8)水利行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完善了水利规划体系。完成了《拉萨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修编)《墨竹玛曲流域综合规划》《尼木玛曲流域综合规划》;开展了《澎波河流域综合规划》《拉萨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重点工程规划报告》《拉萨市城市防洪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

完成了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极大提高了洪水预报、洪水管理预警设施、防洪抗旱预报及调度指挥能力。

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邀请授课专家,根据拉萨市农村水利技术需求,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层试点经验等方面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拉萨市农村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2.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拉萨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良好,各项指标均已完成,见表1-1

1-1 拉萨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类型

指标

规划目标

现状

预计完成情况

备注

节水

用水总量控制(亿方)

[7.28]

6.9421

完成

约束性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172]

162

完成

约束性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

30

34.1

完成

约束性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45]

0.45

完成

预期性

城乡

供水

新增供水能力(万方)

2100

3200

完成

预期性

农牧民饮水提质增效人口(万人)

13.9

28

完成

预期性

农村集中式供水率(%

80

86.18

完成

预期性

防洪

减灾

拉萨城市防洪标准

100年一遇建立城市

中心城区达到100

完成

预期性

防洪保护圈

一遇

县城防洪标准

30年一遇

30年一遇

完成

预期性

农村

水利

新增农田灌溉面积(万亩)

 3

3.5

完成

预期性

改善农田灌溉面积(万亩)

27

28

完成

预期性

新增及改善草场灌溉面积(万亩)

3

4

完成

预期性

水生态保护

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平方公里)

140

279

完成

预期性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指标达标率(%

[100]

 100

完成

约束性

改革

与管理

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

80

83.6

完成

预期性

农业用水计量率(%

60

 65.2

完成

预期性

注: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采用2010年不变价计算,现状指2019年。   

(三)主要问题

1.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防洪标准有待提高。经过多年的治理,拉萨市的防洪减灾形成一定的体系,拉萨河城区段堤防较为完整。但部分河段尚未达到防洪标准,仍需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中小河流、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治理力度有待加强。部分县城存在已建堤防标准低、防洪体系不完善的情况,均需要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保障防洪安全。

2.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供水保障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拉萨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存在水源单一、保证率低、配套不足、效率不高等结构性问题,制约了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作用的发挥。现状拉萨市缺少控制性水利工程,中心城区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存在供水保障率不高和水质安全风险。拉萨河直孔以下河段受支沟矿产资源开发的影响,存在较大的水质安全风险。随着经济增长、人口增加、规模扩展等因素,城区用水需求仍存在增长趋势,工程性缺水问题依旧存在,城乡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受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农村水利工程多处于高海拔高寒地带,封冻期较长,易老化损坏。历史欠账的原因,部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年代较为久远,建设标准偏低,配套不全,加之维修养护投入不足,该部分工程难以满足现实的供水需求,不能充分发挥其工程效益。

3.生态系统比较脆弱,高原生态建设仍需加强。由于拉萨市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对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活动负面影响十分敏感,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难度。

目前,由于城镇化建设、大规模开发建设等人为因素,河湖生态退化风险不断增大,河湖保护与治理工作困难重重,筑牢高原生态屏障压力与日剧增。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水土流失累计面积为3341.43km2,超过拉萨市国土面积的10%,而且由于自然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难度。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带动,主要污染的产生量将会增大,对生态环境保护都提出了巨大挑战,建设高原生态保护,实现绿色拉萨、生态拉萨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4.农村水环境整治滞后,乡村振兴战略需加快实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求更加多元,现阶段人们对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水利部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环境整治试点的开展,对农村水环境和水系整治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拉萨市通过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多方力量,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受地理位置、资金支持、重视程度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拉萨市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环境整治方面有所欠缺,与居民对良好的宜居水环境的向往还有一定的差距,亟需进一步治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5.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行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涉水事务管理一直是拉萨水利“短板中的短板”。目前,管理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未设立相应专门管理机构,专业人员欠缺;管理机制不完善,水利行业内部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尚未健全,信息化监管手段运用不足,日常巡查检查、监测分析等工作未能按规定开展。农业水价改革滞后,农业水费基本处于未缴费状态。水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受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影响,人才支撑能力薄弱,引进人才机制不健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基层水利人才和管护人员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要。科技支撑能力薄弱,适应于特殊地理、气候条件的水利建设模式、水生态保护措施体系等基础科学研究相对滞后,水利科技支撑能力亟待提高。

(四)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拉萨市作为西藏自治区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核心地区,具有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发达等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拉萨市供水、防洪、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1.生态保护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期。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依然比较脆弱,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灾害风险加大的威胁仍然明显;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治理的建设任务依然繁重,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水土流失治理、防洪减灾等重点工程建设仍需加强,常态长效的维护管理机制亟待健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还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巩固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建设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任务依然艰巨。2021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藏时特别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守护好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拉萨市要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九届五中全会绿色发展理念、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关于加强高原生态环境保护2021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拉萨高质量发展,正确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关系,坚持走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的道路,以水环境整治、水生态治理、水土流水防治等措施为重点,加大拉萨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完善水安全保障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迫切需要解决好新发展形势下的水安全问题,全面开展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行业管理,增强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坚守住不发生重大水安全风险的底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洪旱无虞、饮水放心、用水便捷、亲水宜居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建设“美丽健康幸福新拉萨”。

3.高质量发展对水利发展思路的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习总书记20217月在西藏考察时强调,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考察黄河流域时强调,各地区应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从而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考察长江流域时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拉萨市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拉萨市要结合自身条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讲话精神,突出拉萨地域特色,引导激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以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为工作方法,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从注重开发治理转向更加注重节约保护、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治理,把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果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4.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水利建设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217月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落实好党中央支持西藏的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强调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地理位置、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拉萨市部分农村发展较为落后,供水和防洪等方面达不到相应要求,拉萨市要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西藏讲话精神,紧跟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全面深化农牧区改革,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升农村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进一步发展好农村水利事业,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新要求。新阶段水利工作的主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科学分析水利发展历史方位和客观要求,牢牢把握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近年来拉萨市在农业水价改革、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河湖长制、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拉萨市要聚焦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水利“放管服”改革,继续完善水利投融资、建设管理、产权制度、农业水价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水利管理体制机制,全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

6.“国家水网”建设为水利带来新机遇。建设国家水网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决策,是新阶段水利建设的总抓手,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拉萨水网建设是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根本之策。拉萨市水利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上,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功能、优布局、利长远的重大工程,解决防洪薄弱环节,提升资源保障水平,全力构建安全美丽的“拉萨水网”。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藏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发展思路,把保障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和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拉萨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以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为工作方法,以保障水安全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以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抓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以加强水利行业管理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水利改革管理能力,为实现拉萨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把握新时代新阶段要求,把造福人民,生态优先,风险防控,系统治理,改革创新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饮水、防洪、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升水安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导,把实施重大水生态修复工程摆在重要位置,强化水源涵养、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措施,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解决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守“三条红线”,加强用水需求管理。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加快转变用水方式,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并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空间均衡,协调发展。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水利发展的需求,坚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原则,加强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水利突出问题,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注重效益、协调发展。

坚持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科学合理定位每条河流及其不同河段的功能和治理措施,处理好水与生态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关系,统筹各项规划,充分发挥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协同作用,统筹推进,系统治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两手作用”,充分利用水权水价水市场优化配置水资源,着力推进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目标,促进用水方式根本性转变。

坚持民生为本,突出重点。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防洪、饮水、农牧业灌溉、生态保护等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加大水利服务和乡村振兴的力度,着力推进各县(区)水利协调发展。优先扶持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县(区)及抗灾能力较弱区,优先安排涉及居民饮水安全的工程。

坚持预防为主,防控风险。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从注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建立水安全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坚持以防为主,确保防得有力、防得有效,把风险隐患降到最低,全面提升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人为风险。

坚持改革创新,严格管理。深化水利制度改革,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坚持依法治水,强化涉水事务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规范水事行为,努力提高基层水利社会化服务、法制化管理能力。坚持科学治水,积极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努力构建与水利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智慧水利综合保障体系。

(三)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1)《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1号)

12)《城市绿化条例》

13)其他相关部门法律法规

2.相关规范与标准

1)《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13-2016

2)《城市水系规划导则》(SL 431-2008

3)《防洪标准》(GB 50201-2014)

4)《治涝标准》(SL723-2016

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

6)《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 429-2008

7)《水功能区划分标准》(GB/T 50594-2010

8)《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 201-2015)

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10)《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

11)《水功能区管理办法》(水利部水资源〔2013233号)

12)其他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3.政策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

2)《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2号)

4)水利部《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014

5)水利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19277号)

6)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示范河湖建设的通知(办河湖2019226号)

7)水利部关于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水规计〔2019211号)

8)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办规计〔2019106号)

9)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水利政策法规工作要点的通知(办政法〔202046号)

4.技术资料

1)《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

2)《西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

3)《西藏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9-2030年)》

4)《拉萨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5)《拉萨市城市防洪规划》

6)《拉萨市天然饮用水开发利用规划(20152025年)》

7)《拉萨河沿线特色空间规划》

8)《拉萨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

9)《拉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专题研究》

10)《拉萨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8-2022年)》

11)《拉萨市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9-2025)》

12)《拉萨河流域综合规划报告》

13)《拉萨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规划报告》

14)《拉萨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保护重点工程规划》

15)《拉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6~2030年)》

(四)规划范围与水平年

规划范围。包括拉萨市城关区、堆龙德庆区、达孜区、墨竹工卡县、曲水县、尼木县、当雄县和林周县8个县(区)和空港新区,总面积约29896km2

规划水平年。规划基准年为2019年,规划水平年为2025年。

(五)规划目标

按照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管理措施落地有效、改革发展有序推进的原则,确定拉萨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5年,防汛减灾能力全面提升,城乡饮水安全保障程度明显增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涉水事务智慧管理服务能力大幅增强,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具体发展目标为:防洪减灾目标。防洪减灾立足“消隐患、补弱项”,“十四五”期间,将加强防洪建设,进一步完善拉萨城区防洪体系,建立城区防洪圈,完善拉萨城区防洪体系,城区段防洪标准总体达到50~100年一遇;尼木、林周、墨竹工卡、曲水、当雄5县城防洪标准达到30年一遇,重要乡镇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重要的防洪村庄和农田防洪达到10年一遇;山洪灾害重点威胁区域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防治能力明显增强;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防洪预警调度系统。

水资源供给目标。水资源供给立足“供好水、缩差距”,优质水源提供居民生活饮用水的能力得到有效发挥。“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年供水能力4300m3,全面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使全市农村居民饮上安全卫生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

水资源节约目标。水资源节约立足“推节水、构骨干”,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灌区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改善。“十四五”期间,落实“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2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6,农业节水水平普遍提高,在基本保持灌溉用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和提高灌溉保证率。

农村水利目标。农村水利立足“稳脱贫,促振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重点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增效改造建设,加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9万亩;新增及改善草场灌溉面积4.5万亩。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目标。河湖生态保护立足“抓保护,促修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形成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采取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形式,实行水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十四五”期间,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0km2;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主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等生态功能区及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到2025年,拉萨市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达到80%

改革与管理目标。改革与管理立足“建机制,强能力”,全面加强制度和能力建设。“十四五”期间,水法规体系和水利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利依法行政和综合执法能力持续增强;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面落地见效,水资源节约、保护、开发、利用等环节得到有效监管;水利投融资机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水利社会管理能力、水安全的应急处置管理能力,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及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涉水事物信息采集、管理平台网络共享,启动智慧水利建设。

(六)总体布局

“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以拉萨河等主要河流湖泊为基本脉络、堤防工程为安全屏障、输排水工程为通道、重要湖库闸站为调节枢纽、智慧化调控为手段,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拉萨市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拉萨水网”:防洪保安网、水资源配置网、幸福河湖网、乡村振兴水利保障网和智慧水利网。这五张网相互关联,是“拉萨水网”在不同维度的映射。通过实施拉萨水网工程,进一步完善全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区域防洪减灾和重大战略水安全保障体系。

1.洪涝可防、风险可控的防洪保安网。以堤防工程和护岸工程为基本屏障,城市防洪工程形成区域封闭圈,大中型水库、闸站作为洪(涝)水调控的枢纽。统筹推进城市防洪、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筑牢城乡防洪减灾安全带;实施山洪灾害防治,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水库的新建、除险加固和系统治理。系统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互联互通、多源互济的水资源配置网。以新建水库、引调水骨干工程等为平衡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要手段,构建多水源多渠道水资源调配格局和供水网络体系,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统筹调配能力,增强不同水源间的互济性。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辅以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管理手段,提高供水韧性和应对干旱能力。

3.功能融合、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网。以拉萨河干流及重要支流为主要脉络,以中小河流为次级网络,以湖泊水库为重要节点,着力打造全域幸福河湖。把河湖管理保护纳入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作为加快幸福拉萨建设重要内容,重点实施拉萨河流域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开展流域内生态治理和生态节点建设,构建拉萨河生态屏障,改善流域内沿河生态环境,展示高原滨水文化,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亲水空间,促进人水和谐共处,提供优质发展空间,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4.衔接有序、体系完备的乡村振兴水利保障网。按照“保底线、提效能、促振兴”的思路,加大农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水平。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基本任务,推进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提高供水安全。把农业节水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提升灌溉保证率;把水美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通过实施农村水系连通及综合整治,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河畅、安全,水清、景美,宜居、活力”的目标。

5.智慧高效、融通共享的智慧水利网。按照“强感知、促升级、增智慧”的思路,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全面加强涉水信息监测能力建设,加强数字化应用,加快构建智慧水利体系,提高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和智慧调度能力。以流域为单元、以河湖水系为经络、以水利工程为节点,通过智慧水利构建起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平台,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保障防洪安全。“十四五”期间,将以拉萨市中心城区和重要城镇为重点,健全防洪减灾体系,围绕新区建设防洪圈。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及山洪灾害防治,统筹协调人与水、干流与支流、防洪与兴利等关系,采取生态治理的方式,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以流域为单元,优化防洪减灾布局,优化水库防洪调度,以洪水监测预报和科学调度为手段,提高洪水调度和预警水平,加强洪水风险管理,构建“调度科学、风险可控”的现代防洪减灾体系。

1)实施城市防洪工程。随着拉萨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防洪安全成为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支撑。为进一步防治洪水危害,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十四五”期间,将实施拉萨市城市防洪续建工程、拉萨河城区达孜段防洪工程、堆龙德庆区比西沟综合治理工程等8项城市防洪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或改建堤防、渠道、建筑物等,全面提升城市防洪安全保证率。

2)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是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的迫切需要,必须从完善拉萨市江河防洪体系、确保防洪安全的高度,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提高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小河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关系到区域防洪安全,也关系到流域防洪安全,还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构建牢固的防洪体系。其中3000km2以上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长度49.13km,主要包括雅鲁藏布江干流拉萨区域段治理工程等;200-3000km2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长度267.52km,主要包括澎波河、拉曲河、尼木玛曲、雄曲、曲甫等河流的治理工程。

3)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将对曲水县南木乡南木沟、堆龙德庆区邱桑沟山洪沟等28项山洪沟实施治理工程,减轻山洪灾害损失,有力保障农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根据“十三五”期间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结果,“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对甲日普水库、虎头山水库等11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2.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拉萨市及周边县城生产生活用水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应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丰富、拉萨河及其主要支流水质较好的条件,结合拉萨市城市规划、产业规划等,以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为出发点,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前提,以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限制,统筹安排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使用,在充分挖掘现有工程供水潜力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引水和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逐步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统筹利用;开展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快形成城乡供水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最终构建“格局合理、多源互补、调控自如、安全可靠”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

1)实施引水工程。“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重点实施旁多引水工程,该工程主要利用旁多水库供水隧洞,从旁多水库引水,向拉萨市城区供水,并承担林周县城区应急备用供水任务。工程不仅可以为拉萨市提供可靠、安全、稳定供水保障体系,还对拉萨市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另外,将实施雅鲁藏布江中游索朗嘎咕至桑日河段生态综合整治工程经由曲水县沿拉萨河向上游供水管道工程,管道建设长度297.6km

2)加强水源工程建设。为提高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建设门堆水库、克布水库2座中型水库和达孜区达玛岗水库、曲水县色甫水库工程等5座小型水库,新增库容2932m3。同时为全面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拉萨市将新建曲水县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等4个工程,不仅能保障城市供水质量,还对城市应对突发污染事故、保障城市应急用水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拉萨市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随着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需求的数量不断增加,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繁重。应遵循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按照拉萨市国土空间规划、水功能区划等要求,重点实施拉萨河流域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开展流域内生态治理工程,构建拉萨河生态屏障,改善流域内沿河生态环境,打造绿色拉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开展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及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同时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拉萨市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保护同民生改善相结合。

“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及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和水土保持工程,持续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的水生态系统。

1)加强河湖水系连通生态保护与修复。“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实施拉萨河流域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拉萨河源头区生态保护工程、堆龙德庆区堆龙河两岸综合治理工程等12项河湖水系连通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2)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加快落实国家和水利部相关政策要求,重点实施尼木县、达孜区、

墨竹工卡县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等9项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3)加强水土保持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按照“治理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实施河流生态源头区和山洪、泥石流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采取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措施对水力侵蚀区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将实施拉萨市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拉萨市城市水土保持工程等22项工程。

4.强化农村水利保障能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环境整治,重点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饲草料基地和草场灌溉等方面的建设,并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全面抓紧夯实农村水利基础,坚持以水兴农、以水兴产、以水兴村,强化水利保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1)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切实改善居民关注的饮水问题。具体实施内容包括:建设水源工程11项,乡(镇)百吨千人供水工程16项,乡(镇)百吨千人以下集中式供水工程86个工程点,自来水入户工程10项,乡(镇)提档升级工程31项,学校供水改造工程23个工程点,自然村分散式供水改造工程115个工程点,寺庙供水改造工程31项,净化消毒设施设备配备26项,市级水质检测中心能力提升建设项目1项。

2)加强饲草料基地和草场灌溉工程。“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实施当雄县、曲水县、尼木县麻江乡牧区等饲8项饲草料基地和草场灌溉工程,以提升草场灌溉能力,强化牧区草业建设,推动牧区现代化建设进程。

3)推进灌区配套续建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的方针,持续推进重点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主要实施拉萨市堆曲灌区、色达灌区等17项重点灌区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同时实施墨达灌区、东风灌区等9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以进一步提高灌溉保障能力,提高灌溉效益。

5.加快补齐信息化短板,全面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拉萨市地域广阔,水系多而复杂,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大、种类多,经济社会发展对江河和水利工程安全高效运行要求很高。传统水利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要求,水利必须以流域为单元、以江河水系为经络、以水利工程为节点,通过智慧水利构建起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平台,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全面加强涉水信息监测能力建设,开展智能化模拟,支撑精准化决策,加快建设完善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按照“强感知、促升级、增智慧”的思路,提高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和智能调度能力。

1)强感知。完善监测站网布局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提升网络化全要素动态监测能力。

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提高预测、预报、预警能力,重点加强行政区域边界、水功能区、跨界河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防洪重点区、水土流失区的水文站网建设。配合自治区相关部门选取合适的地点新建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和地下水监测站,新建一批水质自动监测站、水生态监测站、水文科学试验站点,提升全市水文站网的监测能力和水平,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统筹规划、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做到统一标准、统一布点、统一方法和统一发布,实现信息共享。 到2025年,初步建成站网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备、测报手段先进、应急反应迅速、服务优质全面的现代化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

水土保持监测站建设。“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站建设,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设置水土流失实时监测站,并建设监测站网平台建设。要求各监测点按相关要求对监测区域进行长期定位、定期和不定期观测,整编监测数据,及时并全面的掌握各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变化状况,为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河湖生态监测站网建设。为及时掌握河湖生态状况,在拉萨河、堆龙曲、乌鲁龙曲等主要河流设立自动监测设施,充分利用现有的水文、水质等监测站网,增设监测项目和设备,提高监测与信息处理水平,通过对水生生物、水文要素、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数据收集,分析评价水生态的现状和变化,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供依据。

2)促升级。目前,拉萨市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已基本改造完成,但县(区)级防汛抗旱预报预警系统尚不完善,设备亟需提升改造。“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着重提升区、县级防汛抗旱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并加强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切实加强通信网络、视频会商、图像监控、监测站点和信息数据、应用软件等防汛抗旱预警平台等设施设备系统的巡查检修维护运行管理,确保系统运行正常,为防汛抗旱预警提高支撑保障。

3)增智慧。建立基础信息与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拉萨市水利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提高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指挥决策的信息化水平。首先是要建立数据库,包括防汛抗旱、水资源、工程设计等信息储存软件开发;其次是建立水利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包括网上办公、文件签阅、信息查询、公文处理、签到管理、电子签名、电子报表、申请申报、信息发布等功能。

该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技术,对监测数据的采集、资料分析、预警管理,实现全自动化、信息化、实时化,并可将实时数据信息往上级传输与分享,为全面提升拉萨市智慧水利管理效能和技术水平奠定了关键基础,大大提高水利管理工作效率。

4)加强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拉萨市将重点加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全市水利系统各单位及工作人员之间、单位和单位之间、水利部门和社会之间的电子化纽带,使水利管理和服务方式由传统方式逐步过渡到电子政务的现代方式,实现各级水利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和政务公开,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使社会可以从多种渠道取得水利信息和服务。

(二)加强涉水事务管理

“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按照新时期治水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目标,以问责为抓手,重点加强江河湖泊、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资源、水利资金、水行政事务六方面的管理,推动各级水行政单位转变治水思路,为拉萨市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和全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重点实施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资金和政务等领域监管,建立健全法制体制机制并严格执行,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四不两直”动态监管模式,强化重点领域全过程、全要素管理,全面防控水安全风险,逐步提升拉萨水利行业管理能力,实现制度治水、制度管水。

1.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生产等全过程监管,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强化工程招投标、设计变更、“四制”7执行、工程验收、质量检测等环节监管,着力加强项目法人管理,压实项目主管部门、项目法人、参建单位等各方责任。加强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管,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检查,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抽检、飞检、明察暗访、回头看等多种形式分批分层持续开展督查。

2)强化水利建设市场管理。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水利部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水利建设市场正常秩序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7123号)精神,拉萨市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监管,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水利建设市场环境,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实施。

明确水利建设市场监管职责。拉萨市水利局负责全市的水利建设市场管理工作,指导县(区)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工作,制定全市水利建设市场有关管理制度。各县(区)水利局负责本辖区内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工作,组织开展辖区内的水利建设市场各类检查活动。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依据《国务院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意见》(国发〔20195号),拉萨市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水利建设市场监管的基本手段和方式,原则上所有行政检查都应通过双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取代日常监管原有的巡查制和随意检查,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一查到底、依法处罚,并将处罚结果记于相应市场主体名下,形成对违法失信行为的长效制约。

3)加快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全国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平台或西藏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拉萨市及各区县水利局逐步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等水利建设市场运行与监管的各个环节,按照建立的信用档案,有不良记录的,根据信用信息相关规定不予采纳,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水利建设市场。

2.加强水资源管理

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坚持“以水定需”发展思路,把水资源作为重大规划布局刚性约束,着重抓好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科学调水、全面节水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

1)加强取用水管理。“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证制度,从严核定许可水量,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区域暂停审批新增取水。对取用水企业、单位和个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对未经许可擅自取水的,下达限期办理取水许可的通知,对限期未办理的给予处罚,并要求撤除取水设施。加强拉萨市重点用水户、大中型灌区取用水计量、监控能力建设,强化取用水统计和计量监管。统筹各行业用水指标,保障河道生态基流。

2)强化节约用水管理。制定各县(区)用水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加强各县(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将水资源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切实推动县级政府进一步落实节水职责,细化节水任务和措施,加大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力度。

3)强化需求管理。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水定需,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引进和建设。严格用水定额管理,用定额标准核定取用水量,发挥定额在强度控制上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持续推动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加大对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强化节水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提升全民节水意识。

3.强化江河湖泊生态管理

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全面监管“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既管好河道湖泊空间及其水域岸线,又管好河道湖泊中的水体。建立和完善河湖及水域岸线利用、管理和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以清“四乱”和加强河道采砂监管为抓手,全面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监管,落实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职责,全面提升江河湖泊监管能力。

1)加强河湖水生态空间管控。强化水生态红线刚性约束。以水生态空间保护红线为约束和引导,促进区域土地开发、人口发展、产业布局等与水生态空间相适应。按照“优先保障生态空间,合理安排生活空间,集约利用生产空间”的原则,确定拉萨市水生态空间的管控目标,在县(区)行政区内进行管控目标分解。强化河湖空间管控,实施科学调度。加强河湖管理与保护,开展水域岸线登记和划界,落实规划岸线四个功能区(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开发利用区)管理要求,实现“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

2)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严格落实《拉萨市采砂管理办法》和《拉萨市河道采砂规划》相关内容或规定,进一步完善采砂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水行政单位的职责,拉萨市水利局作为河道管理范围内砂石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河道采砂的统一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监督指导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采砂管理工作。各县(区)强化河道日常巡查,采取“四不两直”动态监管方式,开展明查与暗访,组织执法人员、河道采砂监管人员、河道管理单位对河道采砂实行常态化巡查监管。巡查时发现非法采砂行为,要立即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3)推动河湖长制联合执法。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意见》,以河湖长制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为导向,建立拉萨市水利局、环保局、公安局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联合执法机制,依法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进一步增强河湖长制工作实效。联合执法重点围绕河湖长制工作监管的突出问题,重点打击侵占水域、非法排污、养殖、采砂、设障、捕捞、取用水等涉河湖违法行为。

4)强化水土保持管理。“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年度在建生产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情况监督检查全覆盖。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展水土流失监测,实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覆盖和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全覆盖。全面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责任主体单位的落实,实施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开展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职情况的逐级督查。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十四五”期间,根据《水利部关于加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的通知》(水保〔2017365号)文件的规定,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自行组织验收。生产建设单位在生产建设项目投产使用前,依据经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意见,组织第三方机构编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向社会公开并向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机关报备,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验收核查,实现所有项目事中事后监管。

开展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十四五”期间,充分运用移动通信、智能终端、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快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构建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全面提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水土保持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和能力,为防治水土流失、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制定目标考核机制。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监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提高水保行业监管效能,拉萨市将建立市政府对县(区)政府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把水土保持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价政府年度工作的评价内容之一,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具体的奖罚挂钩。

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制度。根据《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水保2019〕160号)关于推行各类开发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的要求,开展开发园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工作,优化水土保持审批服务,进一步提升水土保持建设成效,指导全市区域评估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4.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加强水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研究出台加强行业监管的地方法律法规,强化水利监管法律依据。适时出台《拉萨市河湖长制条例》,研究制订《拉萨市湖泊保护条例》《拉萨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与责任追究办法》《拉萨市地下水管理办法》《拉萨市水利督查队伍管理办法》《拉萨施工降排水管理办法》《拉萨市闸站运行管理制度》等地方性文件,完善监管法制体系建设。

5.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从体制、机制入手,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以问责为抓手,力争建立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体系,形成上下联动、信息共享、齐心协力的监管格局,建立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加强水利依法治水管水、监测考核问责,有效约束规范水事行为。

1)强化监管机构职责。构建与行业强监管要求相适应的地市、县(区)二级监管机构体系。遵循水利部统一领导,按照市总责、县(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拉萨市水利局强化综合监管职能,发挥协调、指导、监督、监测等重要作用;各县(区)水利局严格履行辖区内监管职责,负责监督检查、问题认定和责任追究。

2)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加快建立统一领导、全面覆盖、分级负责、协调联动的监管队伍。加强监督队伍管理,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持续推进水政监察队伍执法能力建设。加强各级监管机构和人员的培训,努力提升监管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3)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推进水利综合监督与专业监管相结合,强化重点督查与日常监管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加强水利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涉水行为监管的统筹协调。推进流域与区域、涉水部门之间联合管控、联动执法。通过政务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推进“互联网+水利”监管平台建设,积极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水利监督,对检举涉水违法违规行为的群众予以奖励。实行问题清单管理,实现发现问题、认证问题、整改督办、责任追究的有效衔接和闭环运行。

6.加强行政事务工作的管理

1)加强对重大决策、有关部署、需办理事项落实情况的管理。强化对水利改革发展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管,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健全水法制体系,全面深化水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力推进拉萨市河湖执法及督查。在水行政审批上,大力推进“互联网+水利”工作,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群众便利度。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水利行业行政审批、招投标管理等事务责任不落实、履职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严肃问责。

2)加强对水利资金的管理。随着水利建设的深入开展,水利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对水利工程资金的保障能力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面加强水利建设必须以增强水利工程资金管理为核心,以提高水利工程资金使用效益为重点,加强水利工程资金,为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实现水利事业跨越提供有力支撑。

落实水利资金监管制度。聚焦重大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后续管理等关键环节,严格落实水利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绩效考核等监管全过程制度,将各级各类水利资金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加强资金全过程监督管理。采取常规检查和突击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各级各类水利资金申报、分配、拨付、使用、发挥效益的全过程监管,突出对资金规模大、涉及范围广、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水利项目资金监管力度。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全面公示水利项目资金来源、招投标情况、监督电话等信息,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形成多元化监督格局。

(三)加强能力建设,深化水利改革

1.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1)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基于拉萨市基层水行政主管部门人才极为短缺的现状,“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大力实施紧缺人才引进工程、基层水利人才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水利人才能力素质。考虑到基层水利职工人数多、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不足等因素,在做好人才引进的同时应鼓励骨干力量在职学习深造,还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结合实际情况与援藏单位定期举办短期培训班。通过人才援藏、干部援藏、科技援藏等多个方面引进优秀人才,为拉萨水利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奖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集聚到基层水利岗位,补齐人才短板,助力水利建设与管理。目前,拉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即将完工,闸站所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短缺,基于此情况,“十四五”期间,将增加闸站所人员编制,主要用于闸站的专业管理、技术维护等。

2)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新时期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须进一步加强,以确保依法治水管水、维护良好水事秩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全面梳理水行政执法权责清单,探索建立“河湖长+警长”机制。实施《流域管理机构水政监察队伍执法能力建设规划(20202025年)》,推进水行政执法管理工作平台建设,加大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移动终端等信息化监管手段在发现、制止、查处水事违法行为中的应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要求,把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作为重点任务纳入拉萨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将执法装备和执法工作经费列入拉萨市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3)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科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水利科技是水利改革发展的动力和引擎。“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紧密结合拉萨市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化背景,大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建立适应高寒地区水安全保障需要的水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构建先进实用水利科技成果应用体系。着重加强对智慧水利、河流演变与影响、流域生态修复新技术及新工艺、高海拔地区节水灌溉技术、生态流量、生态补偿机制、气候变化对水文的影响等多方面的研究。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运用后的综合评价和成效跟踪。

重点加强科技援藏,努力创造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环境,将更多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吸引和凝聚到拉萨水利建设工作中来,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大拉萨市水利基层技术人员培训力度,进一步壮大拉萨市科技人员队伍,逐步提高拉萨市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2.深化水利改革

1)深化农业水价改革。“十四五”期间,拉萨市将继续深化农业水价改革,以完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建立健全科学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服务改革。

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在已建灌区渠道安装用水计量设施,实现计量供水。完善农业水权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严格农业用水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完善农业供水成本监审机制,农业水价实行“骨干工程水价+末级渠系水价”的终端水价制度,根据相关规定,落实监审工作。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鼓励农牧民节约用水。

2)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以尼木县试点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全市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基层农村水利服务体系,落实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护经费,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后运行管护。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依法明确界定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建立水价保障机制,科学制定水价;加强解决改革后水利管理问题;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及监督机制。

3)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根据国家《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及《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等规定,结合拉萨市实际,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确立“多元化、多主体、全社会办水利”的发展格局建立和完善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资体系。区分公益性项目与经营性项目,确定不同的投资机制与运营模式,对于防洪、排水、管网建设、农村水利、农村水电等公益性项目,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招标拍卖等多种方式,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开发,保护公众利益;对于城市供水等经营性为主的水利工程,主要由社会投资。引入市场机制,出台配套的激励性和保障性政策法规,鼓励、引导、扩大民营企业、私人投资者、股份制企业等社会资本和援藏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和运行管理。探索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将零散的社会资本集中成为规模投资的巨额资本,用于现代水利建设,体现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原则。

4)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有关部署,以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点,以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为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整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洪水影响评价等工程建设审批手续,优化审批程序和办理流程,减少非必要申请材料,精简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水事项的技术审查和中介服务,探索部分事项实行承诺制办理。

四、重大项目

深入贯彻总书记西藏考察讲话精神,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铁路、公路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统筹发展和安全,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按照“确有必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推动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前期论证,做好项目储备,根据需要与可能,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有序推进工程建设。针对拉萨市水利发展的突出薄弱环节,着眼于生态文明发展的需要,“十四五”期间优先实施一批重大水利工程。

(一)拉萨市旁多引水工程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拉萨市将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中转地和促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现状拉萨市中心城区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展,城区用水需求仍呈不断增长趋势,亟需构建稳定、可靠、安全的供水水源体系,以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依据相关规划,2030年拉萨市中心城区地表水供水水源调整为旁多水库,规划建设拉萨市旁多引水工程。该工程建设是保障拉萨市城市供水、提高供水安全的需要,是建设美丽西藏、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需要,也是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治水兴藏的需要。工程建设对确保拉萨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西藏自治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旁多引水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工程主要为输水线路工程,工程设计输水流量5.6m3/s,多年年均供水量1.5亿m3。工程任务以供水为主。供水管线起点接旁多供水隧洞末端,通过新建分水闸取水,沿松盘沟至松盘乡,向东南输水至林周县城东侧,穿过澎波曲至拟建拉林隧道供水至夺底沟,后经纳金隧洞和输水管道至纳金水厂。输水管线51.5km,其中管道30.6km,隧洞20.9km。共设首部取水闸1座,检修阀井9座,空气阀井44座,排水阀井44座,分水阀井1座,调流调压井5座,流量计井5座。工程建成后可为拉萨市中心城区供水,以旁多水库作为主水源,同时,纳金水厂已建成,旁多引水工程将有效避开拉萨河地表水水质风险,提高拉萨中心城区供水保障及供水安全,提高拉萨城区供水保障率,同时为林周县城区应急备用水源,为林周县城区长久供水。

工程静态总投资259809.49万元。其中工程投资231337.39万元,征地移民补偿投资12097.32万元,环境保护投资6033.51万元,水土保持投资5132.02万元。

旁多引水工程投入运行后,将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有利用于提供可靠、安全、稳定供水保障体系,避免水质风险和供水保障率不高的问题。为拉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等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二是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宜居环境,由于该工程兼顾改善拉萨市北山山体、林周县至拉萨市澎波曲和澎波曲以下拉萨河右岸生态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舒适和贴近自然人水和谐绝 佳场所等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

(二)拉萨河流域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

拉萨市是自治区首府城市,也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综合运输枢纽,是藏区稳定的“要城”、历史文化的“名城”,改革开放的“新城”、青藏高原的“净城”。同时拉萨河河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核心地区,存在人水争地和水污染、水生态矛盾爆发最集中区域。而拉萨河流域是西藏的门户,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维系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发挥着独有的作用。拉萨河是拉萨的母亲河,拉萨河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拉萨市城市对外整体形象,对拉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本工程的实施,将在保证流域安全的前提下,为河流沿线的居民、游客提供开放的滨水空间、健康的休闲娱乐场所,对完善流域内水文化景观休闲长廊建设,改善沿岸水生态环境、保障拉萨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拉萨河永续利用,提升当地人民群众幸福感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满足拉萨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结合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要求,构建完善防洪安全体系,新建堤防工程和护岸工程以及调整局部堤线,改善河道水流条件,保证防洪安全;开展流域内生态治理工程,构建拉萨河生态屏障,改善流域内沿河生态环境,打造绿色拉萨;建设生态节点工程,展示高原滨水文化,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亲水空间,促进人水和谐共处,推进拉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能力;建设智慧运维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实现工程区域运维期的数字化管理,提升水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治理范围为拉萨河流域,包括拉萨市的四县三区,面积为32875km2。本次项目治理重点为拉萨河干流直孔电站至入雅江河口147.7km沿岸区域及主要支流。

拉萨河直孔电站以上以生态保护措施为主;直孔电站至达孜大桥段,通过植物措施增加绿色滩地斑块,保护与修复黑颈鹤栖息地为主;达孜大桥以下至曲水聂当乡段两岸为城区,以完善城市防洪体系、保障人居安全、丰富生物多样性、提升人居环境的生态综合治理为主;曲水聂当乡以下至入雅江河口,以拉萨河两岸滩地、沙化边坡及其支流的水土流失为治理重点,提高植被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

本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生态修复工程、防洪治理工程和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等。其中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包括流域范围内滩地生态修复工程、大佛岛生态治理工程、生态堰工程、沙化治理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生态节点工程、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城镇生态水系建设工程、水源涵养工程等,治理面积约400km2

防洪治理工程重点为拉萨市范围内拉萨河干流直孔电站至入雅江河口147.7km河段,新建堤防、护岸64km。工程信息化系统建设主要开发一套集监测感知、通信网络、数据中心、应用支撑、业务应用等软硬件的工程信息化系统。工程静态总投资999601.86万元。

通过本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拉萨河两岸的防洪标准,控制险工段的发展,遏制沙漠化进程,涵养水源,促进拉萨市建设成国际化旅游城市的进程。工程建设是构筑完善拉萨河流域防洪体系、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的需要,是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拉萨河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需要,是促进建设美丽西藏、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需要,是推进拉萨山南经济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的需要,对拉萨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门堆水库建设工程

门堆水库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境内堆龙曲一级支流雄曲上,水库坝址距堆龙曲汇合口约20k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221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322m3

水库总库容1606m3,兴利库容1403m3,设计多年平均供水量为672m3。拦河坝坝址距门堆村下游1.0 km,坝型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大坝坝顶高程4381.0m,防浪墙顶高程4382.20m,河床段坝基座落于强风化基岩上限,深入岩土分界线2m,最大坝高68.0m,坝顶长度400.0m,坝顶宽度8m。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对用水部门的要求,确定工程任务为生活供水和农业灌溉,并为拉萨市中心城区提供应急备用水源。

本工程从门堆水库坝上取水,通过埋管为沿线的雄曲灌区、德庆镇、马镇和古荣镇供水,输水终点为拉萨市西郊水厂,为拉萨市中心城区提供应急备用水量。输水管道渠首设计流量为3.451m3/s。工程总投资为105000万元。

(四)克布水库建设工程

克布水库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境内,工程坝址位于拉萨河一级支流澎波曲上,距拉萨河汇合口约56km,距林周县城约33k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155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938万m3。克布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890万m3,其中生活供水量6万m3,灌溉供水量884万m3。正常蓄水位为4195m,死水位为4162m,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约为1170万m3,总库容约为1240万m3

克布水库工程任务为提高澎波灌区虎头山水库以上片区和凯布沟子片区、白浪沟片区的灌溉保证率,满足其灌溉需求,同时承担三岩片区跨市整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供水任务。

克布水库工程主要由拦河坝、泄洪建筑物、灌溉供水取水建筑物、输水隧洞、输水管线等组成。拦河坝拟定采用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坝长约420m,最大坝高约60m;灌溉供水系统位于河道左岸,由导流洞改造而成。在坝脚下游设置分水阀,生态基流及克布水库下游灌溉补水量由分水阀分水放入河道。

克布水库建成后,通过下游左岸新建约5.5km输水隧洞向虎头山水库以上灌区输水,输水隧洞设计流量约2.7m/s。克布水库以下河道两侧凯布沟及白浪沟灌溉片区通过水库下泄流量通过河道输水向两灌片补偿供水。三岩片区供水工程通过坝下输水管道引水至三岩搬迁片区,设计流量为0.002m3/s

经初步计算分析,克布水库枢纽工程总投资约为90000万元。

五、投资估算

按照“十四五”水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合理估算投资规模。结合已经批准和正在编制的相关规划、重点工程的前期工作以及近期实施项目投资情况,考虑需求与可能,经初步估算,拉萨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建设项目总投资为241.66亿元,详见附表5-1

按主要任务划分,在“十四五”规划投资中,防洪减灾体系建设项目投资33.80亿元,占13.99%;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投资47.94亿元,占19.85%;河湖水系连通及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项目投资134.52亿元,占55.66%;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程投资24.43亿元,占10.10%;智慧水利建设投资0.59亿元,占0.24%;水行业能力建设投资0.38亿元,占0.15%

5-1拉萨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类别

投资(亿元)

投资占比(%)

防洪减灾工程

33.80

13.99

(一)

城市防洪

12.82

(二)

中小河流治理

16.76

(三)

山洪灾害防治

2.76

(四)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1.46

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

47.94

19.85

(一)

引水工程

22.94

(二)

水源工程建设

24.99

河湖水系连通及生态保护与修复

134.52

55.66

(一)

河湖水系连通生态保护与修复

121.03

(二)

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10.8

(三)

水土保持工程

2.69

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程

24.43

10.10

(一)

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7.77

(二)

饲草料基地和草场灌溉工程

1.35

(三)

灌区工程

15.31

智慧水利建设

0.59

0.24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0.38

0.15

合计

241.66

100

六、环境影响分析

(一)环境影响分析

本规划工程项目内容较多,主要涉及供水保障能力建设工程、防洪减灾工程、水系连通及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等项目,列入本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符合已批复的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防洪规划等要求,符合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规划工程项目的建设期主要环境影响表现为对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等环境要素的影响,施工进行时,规划项目影响范围内的区域可能存在部分环境要素环境质量超标的现象,但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相应环保措施,将在很最大程度上减轻或者避免规划项目实施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加上建设期时间短,施工范围有限,使得建设期环境影响具有暂时性和局限性,且随着施工的结束,建设期环境影响将不复存在。综上所述,规划建设期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规划工程项目实施后,将为城乡供水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有利于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将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提高河湖纳污能力;将进一步促进河湖水系连通,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将有效保障区域防洪抗旱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相协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本次规划统筹考虑了各方面需求,依据区域河流水系功能定位、地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水十条”实施考核要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及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环境管理政策,对区域进行开发建设和保护。在全面落实环保措施后,规划项目的实施对环境影响较小,环境影响正效益作用明显。

(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防洪工程、引水工程、水库工程、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工程的建设虽然可增加供水能力、提高防洪标准、维持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但运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陆域水循环过程、河湖水文情势及水生态环境,对水文特征、自然景观、水生生物栖息繁衍环境、生物多样性、移民等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利环境影响,依法加强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工程前期工作,强化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根据生态环境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及时优化调整实施方式,强化对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的监管,最大程度地减免规划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

1.施工前制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方案。在规划设计水利工程建设时,要对所选区域的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勘探,评估在所选区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是否符合建设水利工程的基本条件,对该区域的气候、水环境及土壤等多方面自然因素进行考察,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评估河流周围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并分析建设水利工程后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的变化。根据这些评估的结果设计和规划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方案,有针对性地避开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只有符合生态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施工中做好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水利工程施工遇到问题时,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建设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生态环境,争取不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如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因为占用土地而破坏一些植被时,要在建设后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多做一些绿化,尽量保持周围的绿化面积以减少所造成的环境破坏。

3.建立补偿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应实行补偿机制,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做好移民安置规划,以农业生产安置为主、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保护生态的原则合理规划移民安置点,将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补助落实到位,给移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当地的生态平衡发展。

4.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和管理。加强规划实施后可能影响的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和重要目标的监测与保护,及时掌握环境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强规划实施的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环境风险问题,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应急管理措施。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

建立由拉萨市发展和改革委、财政局、水利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协调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联动配合,把加快水建设、破解水制约、保障水安全作为建设美丽拉萨的重大举措,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建立领导责任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配套,在资金投入、行政审批、项目用地、规划选址、考核奖惩等方面制定保障措施,齐抓共管,统筹解决规划各项任务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共同推进拉萨水安全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二)拓展投资来源,稳定水利投入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的事权,积极争取各方对拉萨水利建设的投入,促进社会资金的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的水利建设,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公益性水利设施建设。建立来源多样化、责权利明确的水利投融资体制,保证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

(三)推进科技创新,注重人才培养

建立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增加水利科技投入,加强水利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重点做好防洪、节水、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领域水利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完善水利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和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拓展水利对外交流的领域,既要引进资金,又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积极建设和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机制和环境,建立一支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四)引导公众参与,共同实施规划

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充分反映公众意愿,提高全社会对加快水利发展和改革的认同程度,引导公众积极地参与和支持水利规划实施,积极推进水利规划实施的社会参与进程,创新水利建设各个环节的公众参与方式,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使规划实施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果。加强水利“十四五”规划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水旱灾害等突发性事件的社会预警和应急制度,明确各类预案的群众响应机制,增强全社会应对水危机和抗风险的能力。

(五)严格跟踪评估,保障实施进度

建立规划实施跟踪评估机制,组织协调跟踪评估工作,全程跟踪评估规划实施情况。围绕重点任务、重大工程等实施情况,量化跟踪评估考核指标,制定专项督查计划;对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完成进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客观评价规划实施进度、质量及成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根据实施情况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

责任编辑:陈颢

【打印本文】【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