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履职依据 / 政策文件

2021

05/07

15:37

来源:

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浏览量:

标签
  • 索引号:MB0Q01904/2021-00058
  • 公文种类:通知
  • 发文机关:市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1620258098000
  • 主题分类: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工作

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健康拉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

《健康拉萨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5月6日

健康拉萨行动实施方案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根据市委、市政府《“健康拉萨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健康拉萨建设目标和任务。为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实施健康拉萨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结合《健康西藏行动的实施意见》,特制定《健康拉萨行动实施方案》。

一、行动背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市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精神卫生、职业健康、地方病等方面问题不容忽视。

为坚持预防为主,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效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必须关口前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细化落实《“健康拉萨2030”规划纲要》对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建设健康环境等部署,聚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突出问题,实施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中长期行动,健全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的制度体系,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创新,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强化政府、社会、个人责任,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加强早期干预,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延长健康寿命,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西藏和健康拉萨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普及知识、提升素养。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健康素养人人有。

自主自律、健康生活。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激发居民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实现健康生活少生病。

早期干预、完善服务。对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尽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完善防治策略,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加强医疗保障政策与健康服务的衔接,实现早诊早治早康复。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强化跨部门协作,鼓励和引导单位、社区(村)、家庭和个人行动起来,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广泛动员、人人尽责尽力的良好局面,实现健康中国行动齐参与。

(三)总体目标

到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达到高收入省市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三、主要任务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维护健康需要掌握健康知识。面向家庭和个人普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等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鼓励各级电台电视台、网络、报刊等其他媒体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

到2022年和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6%和30%。〔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团市委、市经信局、市妇联、市总工会、市广电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实施合理膳食行动。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针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聚焦食堂、餐厅等场所,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实施农牧区重点人群营养干预。

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在2019年基础上提高10%和在2022年基础上提高10%;孕妇贫血率分别低于15.4%和11%;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低于12%和10%;实施以食品安全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标准,推进我市营养标准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扶贫办、市人社局、市经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3.实施全民健身行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努力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考核评价。

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78%和8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2%及以上和34%及以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超过80%和全开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达到1.9㎡及以上和2.2㎡及以上;城市慢跑步行道绿化的人均长度持续提升;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67名和1.92名;农村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基本实现90%和全覆盖。

提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操,积极推广锅庄舞等藏民族传统健身运动;鼓励个人至少有1项运动爱好或掌握1项传统运动项目,参加至少1个健身组织,每天进行中等强度运动至少半小时;鼓励医疗机构提供运动促进健康的指导服务,鼓励引导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在健身场所等地方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鼓励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更多更好地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逐步向社会开放。〔牵头单位:市体育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4.实施控烟限酒行动。吸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推动个人和家庭充分了解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严重危害。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和限酒引领作用。积极推进无烟机关、无烟医院、无烟学校、无烟企业、无烟社区(村)的建设。

到2022年和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4.5%和20%;15岁以上人群饮酒率分别低于23.5%和20%;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把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加强各级专业机构控烟工作,保障经费投入;将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商家、发布烟草广告的企业和商家,纳入社会诚信体系“黑名单”,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财政局、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教育局、经信局、市交通局、市工商联、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烟草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5.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等方式,引导公众科学缓解压力,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充分利用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机遇,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失眠患病率、焦虑障碍患病率、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97名和4.05名;抑郁症治疗率、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治疗率、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在现有基础上逐年提高;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互衔接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衔接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

提倡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7-8小时;鼓励个人正确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掌握基本的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各类临床医务人员主动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诊疗活动中。〔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市人社局、市广电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残联,各县(区)人民政府〕

6.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良好的环境是健康的保障。向公众、家庭、单位(企业)普及环境与健康相关的防护和应对知识。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建立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道路交通伤害、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等。

到2022年和2030年,拉萨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96%;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满足相应水域功能区要求;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加强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提高饮用水质常规检测能力;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13.5%及以上和22.5%及以上;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逐步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提倡积极实施垃圾分类并及时清理,将固体废弃物主动投放到相应的回收地点及设施中;防治室内空气污染,提倡简约绿色装饰,做好室内油烟排风,提高家居环境水平;学校、医院、车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应定期开展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自身健康防护意识和能力,学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化学品安全标签及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局、市科技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7.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孕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是生命的起点。针对婚前、孕前、孕期、儿童等阶段特点,积极引导家庭科学孕育和养育健康新生命,健全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促进生殖健康,推进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

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5‰及以下和5‰及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4.51‰及以下和8‰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30/10万及以下和20/10万及以下;产前筛查率达到30%以上和持续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逐步开展;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持续提高;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率分别达到80%及以上和90%及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和持续提高。

提倡适龄人群主动学习掌握出生缺陷防治和儿童早期发展知识;主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医学优生健康检查;倡导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做好6个月以上婴儿辅食添加工作。〔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各县(区)人民政府〕

8.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和口腔等疾病。中小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试考查,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到2022年和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到100%,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发生体育课被挤占等现象;中小学每天校内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学校眼保健操普及率达到100%;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以下的非寄宿中小学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分别达到63%及以上和81%及以上;未配齐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校应当由当地政府统一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片制度,实现中小学校全覆盖;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分别达到72%和81%;将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纳入对学校绩效考核,与学校负责人奖惩挂钩,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鼓励高校探索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

提倡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外接触自然光时间1小时以上;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9、8个小时;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学校鼓励引导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好及以上水平。〔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卫健委、市体育局、团市委、市网信办、市经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9.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健康保护的权利。针对不同职业人群,倡导健康工作方式,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完善职业病防治法规标准体系。鼓励用人单位开展职工健康管理。加强尘肺病等职业病救治保障。

到2022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工伤保险参保覆盖率稳步提升和达到100%;辖区内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达到80%及以上和90%及以上,职业病诊断覆盖率稳步提升;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职业病防治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逐步将职业病防治纳入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采取多种措施预防职业性疾病的发生、降低工作负荷;积极推动“健康企业”的建设和评选;支持员工率先树立健康形象,并给予鼓励。〔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国资委、市妇联、市总工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10.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老年人健康快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药等知识。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推进医养结合,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实现健康老龄化。

到2022年和2030年,60至70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0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含藏医院)老年医学专业逐步建立;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院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比例、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绿色通道比例达到90%和持续改善;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机构建设,为居家养老提供依托;逐步建立支持家族养老的政策体系,支持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共同生活,推动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

提倡老年人知晓健康核心信息;老年人定期参加体检,每年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鼓励和支持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为老年人组织开展健康活动;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老年医学相关专业或课程;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文化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防控重大疾病

11.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生活方式指导。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规范管理。提高院前急救、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应急处置能力。

到2022年和2030年,争取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等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到18.88%及以下和13.0%及以下;逐步提高我市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的减轻慢性病疾病负担;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不低于55%和65%;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不低于54%和70%;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持续提高;35岁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不低于24%和3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藏(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100%,村卫生室提供藏(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分别达到70%和80%;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取得培训证书的人员比例分别提高到0.9%及以上和2.7%及以上;力争我市三级医院均开展静脉溶栓技术。

提倡居民定期进行健康体检;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测血压,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和其他高危人群经常测血压;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测1次血脂,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红十字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12.实施癌症防治行动。癌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结合全民体检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提升中西部地区及基层癌症诊疗能力。加强癌症防治科技攻关。

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不低于63%和72%;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45%及以上和持续提高;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各县(区)人民政府〕

13.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引导重点人群早期发现疾病,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发展。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加强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功能检查能力。

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10万及以下和15/10万及以下;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知晓率分别达到15%以上和30%以上;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肺功能1次。〔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4.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我国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提示居民关注血糖水平,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

到2022年和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达到60%以上和65%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0%及以上和80%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和控制率持续提高。〔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体育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5.实施传染病防控行动。近年来,我市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人间鼠疫风险仍然存在,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性传播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疫情逐步由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二型梅毒和淋病、性艾传播疾病防治形式十分严峻;病毒性肝炎高发,甲肝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因此要积极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讲究个人卫生,预防疾病。充分认识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倡导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

到2022年和2030年,鼠疫源地群众鼠防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和97%以上;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分别控制在0.15%以下和0.2%以下;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和持续提高;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分别控制在1%以下和0.5%以下;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和90%以上;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达到90%以上,肺结核患者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持续保持疟病消除状态;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

倡导负责任和安全的性行为,鼓励使用安全套;咳嗽、打喷嚏时使用胳膊和纸巾掩口鼻,正确、文明吐痰;充分认识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积极接种疫苗。〔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政法委、市文化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红十字会、市工商联、市网信办、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广电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市经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16.实施地方病防控行动。地方病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包虫病、饮茶型地氟病、大骨节病等危害不能忽视,强化寄生虫病、包虫病、碘缺乏病、大骨节病、氟骨症等地方病防治,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

到2022年和2030年,我市流行县人群包虫病患病率下降至1%以下,犬及家畜包虫病感染率下降至5%以下;基本控制和消除大骨节病;有效控制饮茶型地氟病。〔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草局、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市医保局、市扶贫办,各县(区)人民政府〕

17.实施高原常见多发病防治行动。拉萨市地处高海拔地区,受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的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加之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上述提到的高血压、肺结核、包虫病等疾病以外,慢性高原病、风湿病(骨关节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脂肪肝、白内障等疾病也较为多发,本行动针对高原常见多发病提出防治措施。

到2022年和2030年,慢性高原病、风湿病(骨关节疾病)、白内障、18岁及以下人群先心病患病率逐年下降;3岁及以下儿童先心病筛查率分别高于60%和95%;鼓励干部职工正常休假、休满假;鼓励开展群众性相关知识普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高原多发常见病防治知晓率。加大城镇及乡村绿化率,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提倡居民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林草局、市科技局、市医保局、市人社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健康拉萨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健委,负责统筹推进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评估等工作。各县(区)、各部门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专项行动工作组,研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各级领导小组要不定期召开会议,统筹推进健康拉萨建设,加快实施健康拉萨行动,推动《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西藏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拉萨2030规划纲要》落实,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举措中,研究具体政策措施,推动落实重点任务。

(二)动员各方广泛参与。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鼓励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拉萨行动,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各单位特别是各学校、各社区(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鼓励企业研发生产符合健康需求的产品,增加健康产品供给。鼓励社会捐资,依托社会力量依法成立健康拉萨行动基金会,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的保障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健康类产品和服务。卫生健康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

(三)健全支撑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财政支持,强化资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科技支撑,开展一批影响健康因素和疑难重症诊疗攻关重大课题研究,我市的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要给予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开展健康政策审查,保障各项任务落实和目标实现。强化信息支撑,推动部门和区域间共享健康相关信息。

(四)注重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强化舆论宣传,及时发布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设立健康拉萨行动专题网站,大力宣传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促进全民健康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编制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健康拉萨行动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责任编辑:陈灏

【打印本文】【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