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9/23
09:46
来源:
拉萨日报
【字体:大中小】
浏览量:次
拉萨融媒(记者 郝奕凝)随着朝阳升起,位于墨竹工卡县唐加乡的油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里,收割机开始收割小油菜,村民也忙碌起来。只见在收割机的翻滚中,一株一株小油菜变成一粒一粒油菜籽,颗粒圆润黑亮,照亮了群众收获喜悦的心情。
为提升全县油菜产量和品质,今年,墨竹工卡县建立了墨竹工卡县油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基地共种植油菜380.98亩,包括青杂4号、青油21号、北油4号、浩油11号、拉孜油菜、墨竹小油菜6个品种,通过统一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措施,对新品种进行试验筛选。
墨竹小油菜加工出来的菜籽油醇香营养,是纯天然的健康食用油。近年来,墨竹工卡县积极开展小油菜良种繁育推广、适度扩大油菜种植规模、举办小油菜花旅游节等,小菜籽油成为墨竹工卡县的特色产业,在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墨竹工卡县农技推广站技术员仓木啦说:“从收割的情况来看,质量和产量都可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年墨竹工卡县油菜种植达3万多亩,总产量预计能达到0.4万吨,县净土公司跟老百姓签订协议后,油菜籽都是由净土公司收购,解决了销路。”
同样享受丰收喜悦的还有林周县农牧民群众。林周是我市的第一农业大县,拥有拉萨“粮仓”的美誉。随着青稞成熟,成片的青稞地宛如金黄色的地毯,铺在林周大地。在江热夏乡江热夏村,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一粒粒饱满的青稞“哗啦啦”倒入拖拉机车厢里,奏响出一曲悦耳动听的丰收乐章。得益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无论是耕种,还是收割,大型机械都是“主力”,“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耕耘不歇肩”彻底成为历史。江热夏村村民索朗去年种了30亩青稞,除了自家吃,还卖了4万元左右,索朗很满意。
“现在都是机械化,很方便。今年我家种了新品种30亩,青稞的价格一斤3.3元,价格还是比较高,今年计划卖3、4万元。”索朗高兴地说。
传统种植业的丰收是金秋,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却是一年四季都在收获。这不,达孜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的辣椒和豇豆又熟了,一口袋一口袋的辣椒和一把一把的豇豆整齐地摆放着,等着送到市场上。
2012年4月,达孜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立,是我市第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九年过去了,如今的达孜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拥有了温室大棚149栋,分为无公害蔬菜、瓜果、苗圃等9个产业化示范区。今年上半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左右,解决长期就业70余人,解决劳务输出7000余人次,平均每人每月发放4800元工资。
达孜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就业群众群宗说:“产业园长期员工有20名,一天收入是160元。工作忙的时候,能解决50到100人的临时就业。这里的老百姓基本都学会了种菜。以前菜比较单一,只有土豆、萝卜,现在有了大棚,餐桌丰富了,菜收完一茬种一茬,一年四季都在丰收。”
截至目前,我市共打造农畜产品生产基地110个,其中青稞主产区6个,集中连片设施蔬菜基地19个,畜禽养殖基地7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7个。今年,我市落实粮食播种面积41万亩,其中青稞播种面积31万亩,蔬菜播种面积7.5万亩,上半年,蔬菜产量预计达8.5万吨。处处青稞金黄、瓜果飘香,一幅幅喜人的丰收画卷在拉萨大地上绘制着,农牧民群众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责任编辑:陈灏
【我要纠错】【打印本文】【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