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援藏 / 援藏故事

2012

12/18

11:41

来源:

拉萨市人民政府

【字体:

浏览量:

标签

风雨同舟谋发展携手共进谱华章

  民生优先发展成果惠百姓

在美丽的拉萨河畔、达孜县工业集中区的尽头,有一片漂亮的居民小区。这片安居房被当地人叫作“镇江新村”。

随意走进一家两层楼的院子,女主人边巴仓觉热情地把记者迎进客厅,倒了甜茶,又捧出一大盘糖果。边巴仓觉说,她是2008年藏历新年前搬进新居的,房子一共296平方米,造价16万元左右,他们只花了4万多元,其他的钱都由政府补贴。

2002年,江苏省投资2600万元援助墨竹工卡、林周、达孜、曲水4县的130个村委会办公及活动场所建设,改变了各村议事、办公无遮无挡、只能席地而坐的困境。一想起搬进村委会时的情景,邦堆村支部书记竖起大拇指连连说“江苏,亚古西加都”。

近两年来,江苏的援藏资金逐步向农牧区倾斜,成功实施了人畜饮水安全工程、乡村沼气推广项目等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的重点项目。

拉萨市人民医院被拉萨群众亲切地称为“老百姓的医院”,从1997年开始,江苏省先后安排5个援建项目,投入援建资金近1亿元,使该院医疗设备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江苏省从1997年开始选派援藏干部担任医院院长,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在不断安排当地医生到江苏进修、学习的同时,定期组织江苏省医疗专家到拉萨为藏族群众看病,帮助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水平。如今,该院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二级甲等医院。腹腔镜、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手术、肝移植等高难度的手术在拉萨市人民医院都能实施。在不久的将来,拉萨市人民医院将被建设成为设施更完善、服务更贴心、医疗水平更高的三级乙等医院,拉萨人民的健康和卫生将有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与此同时,江苏省援建项目—— —估算总投资1.1亿元的拉萨市东城人民医院的前期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设计图正在接受审批,医院将建设成为二级甲等医院。

为提高农牧民群众医疗保健、疾病预防意识,解决群众就近看病难问题。2011年3月,由江苏省卫生援藏干部和医生组成的江苏卫生援藏医疗队正式成立。医疗队以拉萨    市人民医院为基地、各县医院为重点,辐射农牧区,通过巡诊、义诊、讲座、培训、疑难病例讨论、手术演示以及健康咨询等形式,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成为农牧民群众心中的“白衣天使”。

 教育是惠泽民生的千秋大计。

为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精神,中央决定从2010年开始在内地有关省市举办内地西藏中职班。其实早在2007年,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就与拉萨市墨竹工卡县职业教育中心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以在西藏读1年书、再去南京读2年书这种“1 2”的办学模式开办了“西藏班”。墨竹工卡县的益西曲珍是金陵中专2008级影视班的学生,她和其他十几名同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墨竹工卡县,成为墨竹工卡县电视台的主力军,他们还策划了墨竹工卡新闻这个全新的新闻节目,负责采编、制作工作。

江苏结合教育大省的优势,很早就开始承担内地西藏班(校)的办学、办班任务。截至目前,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和南通西藏民族中学这两所学校已累计招收西藏初、高中学生4200多名,毕业学生3100多名,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教育援藏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江苏所有合作办学学校均为西藏班学生免除了学费、住宿、书本、校服等费用。江苏省财政每年设立西藏班专用经费1000万元(生均经费1万元),并从重点高中专项经费中抽出资金,分别对常州、南通两所西藏民族学校给予扶持。江苏省还安排了江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13所高校招收西藏学生,组织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招收内地西藏班毕业生。

在拉萨,江苏援建的拉萨市江苏中学、拉萨实验幼儿园以及对口支援的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学校,早已是为拉萨的明天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少者有其学”,这些都是贤哲孟子理想社会中的幸福要素。从援藏伊始,江苏省就始终把民生放在重要位置,致力于不断改善拉萨百姓的生活。

 完善基础优质工程筑丰碑

对口支援西藏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援藏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援藏工作    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历任主要负责同志都亲自听取工作汇报,确定每年援助工作重点。回良玉同志、李源潮同志等领导曾亲自率团到拉萨检查指导工作。

“以城市规划为龙头,以规划统领建设,做好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建设”,2005年8月,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同志在拉萨考察时提出了这个援建思路,这也成为西藏及拉萨市党委、政府的共识。

拉萨拥有1300多年的历史,地处高原,民族宗教特色鲜明,要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城市建设不能简单照搬内地的技术路线。随后的3年,在江苏省主要领导的关心下,省委组织部、财政厅、建设厅、发改委等多部门合作,先后从全省5家规划设计机构抽调100多名技术专家,拉萨方面也投入100多名规划人员。江苏出资2000多万元,拉萨也配套1000多万元,着力编制《拉萨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2009年3月12日,《拉萨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这是拉萨历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组织严谨、影响深远的城市规划。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事业同为江苏省援藏工作的重点。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江苏省以光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心,力求把每一项基础设施建成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民心工程”、加深江苏拉萨人民感情的“友谊工程”。

规模宏大的拉萨饭店,是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43项援藏工程中建筑物最多、规模最大、标准要求最高的工程,由江苏省援建。工程仅用了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深圳速度”。验收时,最高处为9层的拉萨饭店,从顶至地的垂直误差不到8毫米,被评为“全优工程”,并为江苏省赢得了第一个全国建筑最高奖—— —鲁班奖。

全长3237米,4条行车道宽阔笔直,彩色方砖点缀的人行道充满民族风情,路边的柳树在寒冬里从容舒展腰肢,等待来年再吐新绿……这就是被称为拉萨“第一路”的江苏路,1998年由江苏省财政出资4000万元援建,曾经是拉萨市最宽、最好的道路。

还有在拉萨闻名遐迩的江苏生态园大酒店、江苏中学、泰州广场等援建项目,以及市卫生防疫站检疫楼、市急救中心、市实验幼儿园、市公安科技信息大厦这样的,没有以江苏命名,却默默地改善着拉萨城乡面貌和人民生产生活的援建项目。

拉萨市综合展馆拉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拉萨市总工会职工活动中心一批基础性、民生性的江苏援建项目在拉萨正如火如荼的全面推进……

 升级产业经济发展增动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对拉萨进行“输血”式援助的同时,江苏援藏工作着眼于增强拉萨的自我“造血”能力,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拉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推动拉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011年在海外上市的西藏5100水资源公司一直是西藏企业发展的一个传奇。5100饮用水取源自拉萨5100米高海拔雪山,水源地早在1987年便被发现。直到2005年,才在江苏援藏干部的推动下正式投资生产。

墨竹工卡县甲玛乡是松赞干布的出生地。江苏省援藏干部看准了甲玛乡发展特色旅游的潜力,协调筹措援藏资金2000万元,建成甲玛乡旅游景区,从2010年8月建成运营以来,景区正常经营,每年门票收入达1000万元左右。这种将当地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举措,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在江苏省援藏干部的协调推动下,中国黄金集团、四川宏达集团    等全国500强企业参与到墨竹工卡县矿产资源的整合开发中,提高了矿产资源利用率。2011年,墨竹工卡县涉矿企业上缴税收1.6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70  ,该县也成为西藏首个财政收入过亿的县。当地老百姓戏言,如果不是江苏援藏干部,我们还过着‘守着铜矿找铜板,守着松赞干布找饭吃’的日子。”

达孜县原来以农牧业生产为主,2002年税收只有142万元,经过江苏省援藏干部5年的努力,先是建成1600多亩的达孜工业集中区,后又拓展6800亩,成为达孜工业园,去年该园成为西藏第一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今年,达孜工业园有望提前实现李源潮同志在园区视察时提出的“到2013年,实现销售10个亿、完成税收1个亿,安排农牧民就业3000人以上”的目标。

在江苏援藏干部的推动下,拉萨37家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制以后,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了体制,拓宽了融资渠道,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热血丹心真情灌溉团结花

18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江苏援藏干部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从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的江苏来到非常美丽却也非常艰苦的拉萨,把拉萨当故乡,在这片热土上默默耕耘。

“艰苦不降标准、缺氧不缺精神”的优良传统使得江苏援藏干部中涌现出了周广智同志这样的新时期援藏干部的先进典型。

18年来,江苏援藏干部用真情真爱在雪域高原打开了一扇像拉萨的晴空一样纯净的友谊之窗,书写了一首情意交融的隽永诗篇,让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拉萨各族人民心间。

18年来,江苏援藏干部始终做到始终做到与拉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藏族同胞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藏的江苏援藏干部共结成贫困学生帮扶对子107个,捐助资金41.39万元;结成贫困农牧户帮扶对子58个,捐助资金52.82万元。

2010年10月,墨竹工卡县年仅13岁的白血病女孩色珍被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白血病M2”,生命危在旦夕,热心的江苏援藏干部和南京市、墨竹工卡县社会各界纷纷展开爱心捐助,共筹措医药费200多万元,使色珍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顺利实施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如花少女的生命再次娇妍盛放。

在2012年的“全区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中,江苏一大批援藏干部积极响应,深入到拉萨市的最基层,充分利用驻村工作接近群众的优势,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他们在各自的驻村地点,坚持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

 加大投入多方筹资添助力

从1994年对口支援以来,江苏省和5个承担援藏任务的市为援藏工作积极筹措资金,千方百计加大援藏投入。截止2011年底,江苏省共实施50万元以上对口支援项目270个,累计投入无偿援助资金17.38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共实施50万元以上对口支援项目93个,无偿援助5.38亿元。“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明确的援助资金计算口径和方法,江苏对口支援拉萨市的资金总额将达到18.36亿元。其中2011年共安排对口援藏项目资金3.13亿元,援建项目14个;2012年安排对口援藏项目资金3.38亿元,援建项目26个,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在国家规定的千分之一援助资金外,江苏援藏干部还充分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想方设法为受援地和单位提供更多的资金、人才、物资等多方面的支持。江苏省直部门援助拉萨对口市直单位的资金每单位年均都在百万以上。

  拓宽领域探索援藏新机制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罗志军书记、李学勇省长对全面落实各项援藏任务,完善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今年11月3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同志又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江苏援藏干部“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加深厚的民族感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坚持科学援藏、真情援藏、持续援藏,在民生项目援建上加大力度,在人才智力支持上加大投入,在推动产业合作上发挥优势,把支援西藏发展稳定当作自己的事情全力办好,与西藏各族人民齐心奋斗,为推动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应有的贡献,让党中央放心,让拉萨群众满意”。

近年来,江苏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密结合拉萨实际,在援藏工作方面的多项机制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规范加强人才和智力援藏,江苏提出确保江苏省智力援助资金占援藏资金总量的4  左右,到2015年,人才和智力援助资金总量共6850万元。同时,结合江苏“教育大省”、人才大省”优势,重点协助拉萨市搭建“人才培养”、交流合作”、产业发展”、培训载体”、人才激励”、“创业服务”等六大平台。2010年7月至今,江苏省共为拉萨培训党政领导干部630人、专业技术人员1462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58人、农牧民群众472人,其中赴江苏培训党政领导干部41批544人、专业技术人员29批333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3批54人、农牧民群众11批250人。

为加快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进一步发挥江苏、拉萨两地大学生村官的特长,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共赢发展。2012年10月,江苏省委组织部和拉萨市委组织部启动了两地大学生村官牵手结对工程。来自江苏南京、苏州、镇江、泰州4市的30名优秀大学生村官,与对口支援的拉萨市4县区30名大学生村官签订了结对协议书。据了解,大学生村官跨省区、大规模、全方位牵手结对,在全国尚属首次,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一项创新实践,也是江苏援藏工作拓展的又一新领域。

科技援藏是江苏援藏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江苏援藏干部的大力推动下,2011年,拉萨市及所辖七县一区首次全部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江苏省科技厅连续两年选派专家进藏服务,通过举办讲座、走访企业等形式,开展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与免费代理申请服务工作。今年西藏吞柏古藏香有限公司,一下子就申报了4件发明专利。

在援藏干部的选拔上,江苏组织部门始终严把援藏干部的政治素质关、业务能力关、身体素质关,选派有基层工作经验、驾驭全局能力强、擅于带班子的干部到拉萨来,江苏援藏干部队伍可以说是优中选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第七批江苏援藏干部总领队、江苏省援藏指挥部总指挥陈勇同志进藏后,在大力推动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更加重视加强援藏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倾力打造优秀江苏援藏团队。他要求江苏援藏干部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和统领,为拉萨和谐、稳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三个月的紧张筹备,江苏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已完成了内部机构设置、专兼职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制定等工作,于12月16日正式揭牌。揭牌仪式上,陈勇郑重承诺:江苏援藏干部干部将继续继承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在树立援藏干部良好形象、深化苏拉两地合作交流、团结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实施好援藏规划和援藏项目四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江苏特点、全国前列”的江苏援藏之路上做出新的成绩,与拉萨人民“肝胆相照、同心同向、齐心协力”,共创拉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辉煌。

18年风雨同舟路,18年携手共进情。

江苏与拉萨的团结互助,就如蓝天与白云的珠联璧合。

立足新起点,跨越新征程,我们相信,随着江苏省援藏工作的扎实推进,拉萨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拉萨的人民,一定会更加幸福。

    带一张地图,行走在拉萨城区,你会发现,江苏印记铭刻在拉萨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江苏路、江苏东路、江苏大道,拉萨市江苏中学、拉萨市实验幼儿园、拉萨市人民医院、江苏生态园大酒店……走进拉萨市的县城,苏州一路、苏州二路、泰州路、扬州路、太湖路、泰州广场、南京小区、苏州小区、镇江新村……一个个立足长远、关乎拉萨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民生的江苏援建项目,也无不见证着江苏与拉萨风雨同舟的深情厚谊。

甘苦孕育收获。自1995年江苏对口支援拉萨启动至今,18年披肝沥胆的岁月中,江苏省本着“科学援藏、真情援藏、持续援藏”的方针,充分发挥经济、人才和科教等资源优势,在拉萨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征程中,谱写出一曲“江苏特点、全国前列”的绚丽华章。

周广智(中)在田间地头和藏族干部研究农民致富途径。资料图)   

南京外国语学院的师生代表将全校师生募捐的162442.5元的捐款送到色珍父亲的手里。资料图)

由江苏省交通部门承担技术援建任务的拉萨柳梧公路大桥。

本报记者陈廷忠摄“江苏拉萨大学生村官牵手结对工程”启动仪式。资料图)

责任编辑:拉萨市人民政府

【打印本文】【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赞

收藏